自主學習計劃
甲、簡介
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本年度學校關注事項之一,由中一級開始推行。目的是加強培訓學生在學習認知(自我監控學習)、學習情意(主動的學習態度)及學習行為(自律的學習方法)方面的能力。
台灣學者李坤崇指出(2001),自主學習乃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、態度、方法與能力,包括(1)主動學習的動機、(2)主動學習的態度、(3)有效學習的方法及(4)基本學習的能力。
因應以上4個層面,班主任 / 教師可以:
(1). |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,例如引導學生定立學習的目標(短/中/長期),若以個別學科課題而言,可引導 學生自訂合乎其狀況及能力的探索問題。 |
(2). | 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,包括自我監督與自我學習、堅持努力學習、與人合作學習的態度等。 |
(3). | 訓練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,例如寫筆記的方法、擬定學習計劃(學習目標)、適切分配學習時間與學習內容(編排時間表)、學習的注意力與專注力的訓練、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等。 |
(4). | 造就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,例如「自主找出課題」、「自主學習、獨立思考、獨立推理」 及 「自主行動、解決問題」等。其他如「展示所學知識的能力」、「協作及溝通能力」、「撰寫論文的能力 」、「分析及批判思考能力」,則循序漸進地訓練。 |
乙、中一級班主任可提醒學生學習分為三個課堂:
CCA | 第一課堂 | 第二課堂 | 第三課堂 |
---|---|---|---|
重 點 | 預習 | 撰寫筆記 | 學習反思 |
步 驟 內 容 | (1) 瀏覽教材 (2) 編寫本節的內容提要 (3) 辨識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,於課本上用螢光筆加以強調 (4) 帶一個與該節課題有關的問題進入課堂(十月開始須將問題寫於筆記簿上) |
(1) 做筆記前先要規劃 (2) 要寫才動手寫 (3) 第一個字要對齊 (4) 要清晰,不怕留白 (5) 要做索引 (6) 段落要分明 (7) 字體要清楚 |
(1) 每天整理課堂所寫的筆 記 (2) 思考課堂所學的難點, 以自己的文字重寫於筆 記本上 (3) 完成當天老師指定的課 業 (4) 預習下一節課堂的學習 內容(參看左方預習步驟) |
成功 準則 |
- 中一級學生能養成預習的習慣。 | - 學生能夠養成撰寫課堂筆記的習慣。- 學生的筆記格式符合要求 | - 學生能於筆記簿上寫上學習反思。- 學生能按要求完成課業。 |
評估 方法 | - 同儕觀課及科主任觀課- 審閱學生各科的筆記簿 | - 審閱學生各科的筆記簿 | - 審閱學生各科的筆記簿 |
獎勵 方法 | 配合「我做得到」計劃進行獎勵,於記錄卡上「學習表現」的項目,如學生表現出色,班主任及/或課任老師可為學生蓋印,達到一定印章數量可獲得獎勵。另由中一班主任根據學生學習表現 / 筆記質量 / 學業成績 推舉每班一位學生,獲校方頒發「自主學習」優秀表現獎,於畢業禮上予以嘉許。 |